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府工作报告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08
字体:
访问量:
分享到:


政府工作报告

在壤塘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2023年1月7日 王 甲


回顾2022年:担当新使命 展现新作为

2022年,既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又是十五届县人民政府任期起始之年,更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非同寻常、极具挑战、卓有成效的一年。面对开局破冰的多重考验、疫情卷土重来的巨大压力、社会维稳复杂局面的严峻挑战,在州委州政府及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县政协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中央和省州县各项重大部署,紧扣“五个关键”,聚焦“155”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年度目标任务,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迈开新步伐,圆满实现了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2022年全年预计,实现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53921万元,同比增长6.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898万元,同比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0532万元,同比增长1.8%;规上工业增加值1453万元,同比增长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322万元,同比增长15.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13元、16920元,分别增长8.8%、10.1%。主要经济指标呈现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聚焦稳中求进,县域经济再上台阶

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锚定发展目标,坚持“两个统筹”、量质并举、稳中有进,全县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投资牵引作用彰显。全年实施项目198个,开工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项目,完成投资14.3亿元。充实“531”项目库,储备项目1524个、计划投资2151亿元,确定重点项目25个,推动投资和建设优质高效。积极开展“赴展奔会”招商引资,完成签约企业2家、引资3.13亿元,与四川佳信成科技等4家公司签订招商引资投资协议或达成合作意向。绵阳、温州跨越时空、志同山海,投资8480万元实施项目32个,深入推进帮扶协作,开展“组团式”帮扶,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基础建设高质推进。坚持“交通优先”战略,以“三个创建”为引领,成功争取到蓉昌高速改线建设,率先完成乡村运输“金通工程”省级样板县创建,壤塘县列入交通运输部2022年“四好农村路”和“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创建单位名单。投资2.21亿元、实施18个项目,国道227壤塘县吾伊乡八格都寨灾害绕避复线工程顺利开工,一批重点交通项目和交通运输常态化工作有序推进,全面提升建管养运水平。重点实施“交通+”五大工程,助力县域“因路而兴”。实施全县饮水、县城堤防、尕古玛沟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灾后重建抢险救灾工程,县住建局荣获芦山6.1级地震和马尔康6.0级震群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完成10千伏壤医线后半段15.1km电网改造,实现5G网络、宽带县乡全覆盖。

市场活力厚积薄发。持续推进“先照后证”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保护市场主体,激发市场活力,商事主体达2008户。积极培育规上工业企业,完成“个转企”4家。砂石资源经营国有化改革、河道采砂规范许可和长效治理取得重大进展。开展政策促销、快递进乡、产品入超等活动,消费动力得以释放。

财政金融保障坚实。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盘活存量资金,加强统筹整合,严格预算管理,强化绩效评价,优化国资监管,突出“三保”和重点支出保障,全县一般公共预算用于民生支出比例高达75%以上,县财政局被表彰为涉藏地区新居建设(2013—2022)先进集体。金融服务优质高效,发放小额信贷、富民贷3426万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信用联社金融风险化解持续推动、收回金额656万元。

二、聚焦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进一步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绿色生态本底,美丽壤塘焕发光彩。

优美生态继续保持。深化“林(草)长制”“河(湖)长制”“路长制”工作,常态化推进“七大保护行动”和“七大治理工程”,“三区三线”全面划定。土壤环境、空气质量、饮用水水质、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一屏四带”全域生态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一增一减”成效更加明显。

生态短板对标治理。7座退出类小水电站按照“一站一策”予以拆除。中央、省、州反馈及主动认领环保督察问题73个,完成整改61个、完成率83.56%。有效管护森林225万亩,栽植圆柏等苗木16万余株。加强人草畜平衡,种草2万亩,超载率控制在5%以内。有序推进水土流失、地质灾害、“两化三害”生态脆弱区综合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和固废处置战。对标开展“四治”行动,全力推进林政、路政、市政综合环境整治。

生态机制不断构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形成阶段性成果,保障发展与生态底线关系协调。严格“三线一单”刚性约束,严格环境准入及工程建设环保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执法,横断山区水源涵养地野生动植物有效保护。实施“双碳”战略,用好生态补偿机制,加快生态价值转换。

三、聚焦脱贫成果巩固,乡村振兴创新推进

扛牢政治责任,弘扬脱贫攻坚和历史主动精神,以“美丽幸福壤巴拉家园”建设为牵引,强巩固、促振兴,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在壤塘纵深推进,圆满完成国检任务。

抓引领、强保障。落实党建引领脱贫成果巩固、振兴乡村工作体系责任,开展基层党组织固本、铸魂、育苗、净土、夯基“五大工程”,实化“两联一进”,实践推动“1+3+N”机制,落实巩固与振兴包保责任,开展防返贫监测、常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强化振兴乡村保障,发挥项目资金杠杆作用,整合资金2.21亿元,全年实施巩固振兴衔接项目104个,振兴乡村行稳致远。

抓产业、增后劲。结合县域四大片区划分实际,依托牦牛、文化、清洁能源等优势资源,布局谋划、文旅融合、培育产业。聚焦农业提质,围绕“5+N”高原特色农牧业体系,出台牧草生产和牦牛出栏奖励等政策,建基地、创园区、塑品牌,“四大园区”提质扩面,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6506亩,11个乡镇农牧产业多点绽放、全面开花。以试点为抓手,积极推进伊里村、中大石沟村等4个村示范试点建设,规模性养殖中蜂3000余箱、藏香猪300头、跑山鸡1000只,牦牛品种改良有序推进。投资660万元探索试种林下作物,双低油菜3000余亩、人工种草3500余亩。引进壤巴拉牛肉产品开发推广、有机肥料生产等项目。壤巴拉高原双低油菜产业园、牦牛产业园区积极争创州级四星、三星级园区。进一步改造提升农业生产条件,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900亩。聚焦文化“双创”,立足“藏族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民族手工艺发展中心”定位,成功创建日斯满巴碉房、森工记忆博物馆3A旅游景区,持续打造以4A景区、创业园、博物馆等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园,壤塘县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荣获四川省“金熊猫”奖先进集体。46个传习所、20个“飞地”基地竞相发展,带动3000余人吃上“文化饭”。深入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壤塘段建设,克久温泉起步经营。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推进壤塘文化赴蓉出川,以文招商、以文促旅,文旅产业链、价值链不断延伸,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迈出坚实步伐。壤塘藏戏即将登上央视春晚。聚焦清洁能源,支持宗上电站发展,申请争取留州电量、留存电量、优先发电指标。加快绰斯甲电站建设,完成投资7.53亿元,实现53%的固投分成。抓实上寨“水光互补”项目及220KV输配线路建设前期工作,全力培育清洁能源预期支柱产业。

抓就业、促增收。围绕“一收入、两特殊”集中攻坚,“一对一”精准施策,消除三类风险户110户、765人。推进就业、创业“两轮驱动”群众增收模式,强化前端培训、专人服务、稳岗补贴,完成订单式技能培训1100余人、公益性岗位安置2495人。外出务工6834人,实现收入2.46亿元。投资6028万元,实施34个以工代赈项目,带动群众务工增收3400万元。实践群众自建工程增收、来料加工居家灵活就业,稳岗就业政策帮扶、小额信贷自主创业,“集中供养+分散帮扶”解决老弱病残特殊人群实际困难,确保在振兴道路上不落一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1.1万余元,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抓示范、优环境。深化乡村建设行动,主动融入州委“三家园”建设,农村“三大革命”、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深入实施,创建省级示范村1个、重点帮扶优秀村2个。实践推动“六新工程”“五三行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全力推进干净家庭、洁美村寨、美丽乡镇建设,渐进式推动乡村振兴在壤具象化。突出规划引领、规范城镇管理,实施集镇供水、供暖末端管网、岗木达河堤、县医院扩建等一批重大工程,完善停车场、免费公厕配套功能。整理县城建设用地330亩。中壤塘镇全力争创“省级百强中心镇”,新型城镇建设方兴未艾。

四、聚焦民生福祉,幸福指数持续提升

认真践行为民宗旨,深入实施民生工程,倾力办好民生实事,全力以赴兑现民生承诺,幸福家园加快构建。

教育强县扎实推进。坚持“两花”教育理念,投入3700余万元,新建“教育强国”项目,维修校舍、增添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持之以恒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深入实施“三免一补”等教育民生工程,扎实开展“控辍保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进一步巩固。县寄宿制小学、伊里中小学分别争创国家、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壤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学模式获得教育部、省教育厅高度肯定。温州、绵阳教育“组团式”帮扶深入推进,建成紧密型“校对校”教育联合体3个,“一对一”帮扶16所。积极跑州进省,争取教师增编157名,内引外派87名教师交流互鉴,师资力量不断增强。根据县域教学资源和学生状况,在南木达镇积极筹建2000余学位的县第二寄宿制小学。

卫生健康有效保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落实疫情防控最新优化措施,深化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力有序推进,累计完成疫苗接种11.1万剂次。迅速决策、果断出击、以快制快,坚决果断打好打赢“8·30”“9·03”疫情遭遇战,用最小代价实现最好防控效果,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五快”经验和成效得到省州专家、领导表扬。高效推进并完成尕多方舱隔离点、南水北调方舱隔离点建设。启动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工作,探索“三级共建、五级联动、三医协同”“5G+远程诊疗”发展模式,构建“1+2+N”发展格局,县藏医院被表彰为阿坝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医院。县医院信息化、上寨医疗卫生次中心、高压氧舱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全力提升医疗健康服务能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计生、重大疾病预防、健康教育服务有效开展。

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将社会保障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工程,提前完成2022年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工作,参保40717人、参保率排名全州第一。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743.8万元,有力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全面落实医疗救助阳光审批,报销医疗救助资金601.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稳控在3.8%以内,发放失业保险待遇8.6万元。

五、聚焦法治良序,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统筹发展与安全稳定,紧紧围绕“三安全两治理一能力”建设,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系统推进,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全力抓好应急安全。理顺应急体制,完善应急机制,建强应急队伍,科学修订应急预案,应急反应和处置能力持续提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深刻汲取“1·12”丹巴小水电透水、成都燃气爆炸等事件教训,扎实有序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全年没有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坚决守住森林草原防灭火红线底线,地方连续46年、全县连续25年没有发生重大及以上森林草原火灾。深入开展防汛减灾、地灾隐患排查整治,177处地灾点总体可控,壤塘县荣获省防汛抗旱、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监督工作先进集体等6项省州表彰。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深入开展“春雷行动2022”,从严查办重复使用火锅油等案件23起,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高效开展“6·10”马尔康地震抢险救灾、过渡安置和灾后恢复重建,纳入州《实施规划》的25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工3个、正在开展前期工作22个,930户农房维修加固全部完工,144户农房重建全部开工、完工47户。

全力抓好民族团结。“两联一进”持续深化,深入开展基层治理大整治、制度机制大完善等九项重点任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力推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依法规范管理寺庙,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宣传月”活动,建立清华大学·壤塘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表扬民族团结先进集体10个、先进个人15人、爱国爱教高僧大德6人。壤塘县寄宿制小学被命名为“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岗木达镇被命名为“四川省第七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被命名为第二批“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之一。国防教育、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工作扎实推进,工青妇、红十字会、残疾人、气象、档案、科协等工作取得新业绩。

六、聚焦“政治三力”,政府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提高“政治三力”,把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到实处,坚守为民情怀,深化改革创新,转作风提效能,着力锻造讲政治、敢担当、善创新、重落实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学习教育有深度。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州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和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精神,引领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三干”要求,争当“三牛”干部,持续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实践活动落地见效,铸牢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和担当意识。

依法行政有法度。严格落实政府党组会、常务会会前学纪学法、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规范性文件审查备案及法律顾问等制度,审查备案政府规范性文件42件,法律顾问常态化列席常务会。编制实施《法治壤塘建设规划》《壤塘县法治社会建设规划》。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7件、政协委员提案52件。

政务改革有温度。圆满完成行政复议体制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全链条”“一站式”综合服务,最多跑一次率100%,全程网办率99.38%。统筹镇村便民服务体系“三化”建设,创新涉藏地区双语“指尖”服务,完成“指尖”便民服务系统进平台升级,办理满意率达100%。

管理机制有新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创新制定和实施《壤塘县重大经济事项决策规定实施细则(试行)》《壤塘县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参考指南》《“骏马”“蜗牛”项目管理办法》《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参与单位履行责任重点风险提示单》等文件,确保政府权力始终在阳光下有序规范运行。

作风建设有力度。以深化全州政府系统作风建设为契机,认真履行“一把手”九大职能,班子成员勇于担当、率先垂范,引领全县政府系统凝心聚力谋发展、守正创新促跨越。敢于直面问题、直面矛盾,妥善化解处置历史遗留问题。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反“四风”、树新风,持续正风肃纪,良好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提升。


展望2023年:践行新思想 开启新征程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阿坝各族群众庆祝建州70周年的喜庆之年。践行新思想,开启新征程,对于全面落实县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新一年政府各项工作,加快建设“美丽幸福和谐壤巴拉家园”,至关重要。

今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对阿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对标省委“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总思路和州委建设“现代化新阿坝”战略新目标,坚定以建设藏族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民族手工艺发展中心为战略牵引,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155”发展战略自信、战略定力,以讲政治、勤学习、抓落实、勇创新、争一流为工作要求,以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为根本抓手,强化内需驱动、培育特色产业、加快绿色发展、守护和谐稳定,笃定前行、团结奋斗,高质量推进美丽幸福和谐壤巴拉家园建设,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赶超跨越、各族群众共同富裕、基层治理科学高效、民族团结进步的现代化新壤塘。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以上,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生态环境质量保持优良。

上述目标的确定,是立足于壤塘建设“西北草原特色产业示范带”、打造“藏族非遗文化传承保护和民族手工艺发展中心”定位,基于落实决策部署、实现战略目标,顺应发展趋势、符合阶段特征,坚持自信自强、加快赶超跨越的考量。围绕上述目标,全县政府系统要全力以赴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思想引领,开启奋进新征程

始终把思想作为行动的先导,提高政治站位,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凝心铸魂,坚定信念,在新征程上奋发有为。

勤学善思笃行。党的二十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擘画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团结奋斗、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蓝图,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省州县委决策部署上来,创新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壤塘实践。

增强“政治三力”。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及时校准偏差,将壤塘现代化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以“155”发展战略和“美丽幸福和谐壤巴拉家园”契合“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新目标,凝聚“一家人、一条心,一盘棋、一起拼”合力,确保党中央各项重大部署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在壤巴拉大地开花结果。

坚持知行合一。将学习与创新融合,形成创新思维,要牢记“三个务必”,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摒弃高原意识,铸牢家国情怀,对标省委“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总思路和“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总抓手,高质量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聚力打造国家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秉持“讲政治、勤学习、抓落实、勇创新、争一流”工作要求,跳出壤塘看壤塘、立足县情谋壤塘,着眼未来兴壤塘。

二、坚持内需驱动,迎接发展新挑战

始终把投资和消费作为核心抓手,以项目为中心组织和推进经济工作,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消费的基础作用、财政金融的保障作用,持续增强发展动力。

实施项目建设攻坚。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紧盯项目“储、转、建”,千方百计扩大投资,拓展经济增长空间。紧扣国家政策走向,明晰资金投向重点,着眼长远发展需求,针对性地包装一批生态类、产业类重大项目,不断优化项目储备库结构,并有序开展前期工作,力争实现包装一批、储备一批、申报一批,进而推动投产一批、在建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激活项目建设“一池春水”。政府带头、部门紧跟,加大跑省进厅、跑部进京力度,抓住“十四五”规划中期调整契机,将更多优质项目挤进上级项目盘子。落实县级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形成齐抓共管项目的生动局面。狠抓项目开工,加快项目进度,全年实施交通、水利、电力、能源等基础设施和乡村振兴项目143个,计划完成投资5.75亿元。加快蓉昌高速+壤塘支线、阿坝第三机场(壤巴拉机场)、上寨电站、蒲西电站、门底沟水库等省州重大工程前期、选址工作。

提升社会消费潜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培育市场主体,涵养税源、带动就业。推进消费扩容升级,延长“促消费”若干政策实施期限,推动接触性、聚集性消费尽快复苏。推进国资公司改革,建立现代企业法人结构,扩大国有资产规模,开展工程承包、特色农产品、特产网上促销、网络分销及批发等。实施“壤巴拉”系列产品“走出去”战略,办好“壤巴拉节”,迈开非遗文化入京、入浙、入沪、入蓉步伐,组织参加熊猫消费节、川货电商节、川货全国行等展示展销活动,让特色农产品、非遗产品走出壤塘、走出高原,进都市、进商超、进高校。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用活财税金融杠杆。推进“财政金融提质年”行动,千方百计扩总量、提质量、防风险。积极培植财源、挖掘税源,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政府存量资产,加大土地出让收入、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等征缴力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155万元。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强化重点领域金融保障、薄弱环节金融支持,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杠杆”撬动作用。增强契约精神,打造诚信企业、诚信个人,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坚守金融风险底线。搭建融资平台,充分利用平台公司,壮大资产规模,保障重大项目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发挥财政资金保障作用,及时兑现各类支持政策资金,更好助力乡村振兴及稳经济增长、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创业。

三、坚持守正创新,打造三产新体系

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扬长补短,彰显特色打造农业、突出生态发展工业、提升品牌引领文旅,加快构建“4332”现代产业体系。

坚定稳农兴牧。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实施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实施“人草畜”三配套动态平衡。毫不动摇培育基地、培育园区、培育市场、培育主体、培育规模、培育品牌,加快构建“6+N”高原特色农牧业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南木达联合牧场、家庭牧场越冬育肥养殖及奶产品基地,尕多现代农业(蔬菜)示范基地,杜柯片区甘松、羌活等国药GAP规范研制与示范基地,促进种养加一体、产供销衔接、农工旅融合,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持续推进南木达片区壤巴拉牦牛园区,蒲西片区壤巴拉高原双低油菜现代农业园及花椒、中蜂壤巴拉林下经济园,岗木达片区壤巴拉生态蔬菜园及中药材园建设,发挥现代农牧业产业示范园的载体作用,完善园区生产、加工、配送、营销等功能,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通过“园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的模式,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坚定文旅融合。以深化全域旅游示范创建为载体,立足“五个样板”,加快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有效推进文化旅游融合,打造多元文化品牌,坚定不移走文化壤塘之路。培育日斯满巴碉房、悬天藏寨、棒托石刻公园等具有壤塘特色的文化旅游精品景区、景点和线路,精心打造尚蓝天路、九道拐等景点,串珠成线,推动全域旅游发展。依托独特自然生态环境打造“高原林海秀城”生态文化品牌,形成多点支撑、多业融合的业态新体系。接续做大做强浙川文化产业园2.0版本建设,打造“非遗项目体验+旅游”“地区特色手工艺体验+旅游”“康养+旅游”“文化传习体验+乡村旅游体验”等文旅融合品牌。做好壤古温泉旅游度假区的规划和招商工作,打造“星空下的温泉盛宴·巴莱牧场的度假天堂”。加强非遗文化保护利用,完善四级名录体系代表性传承人认定,用好用活人才,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保护传承好唐卡、石刻、藏戏等传统技艺,形成“三正、三育、三化、三变、三转”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推进中壤塘景区标准化建设,培育壮大壤巴拉非遗传习创业园。继续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深化与中青旅、相宜本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海宝库公司等合作,加快文化“走出去”步伐。

坚定工业提升。着力推进工业经济追赶型发展,打造以清洁能源为主导、农畜产品加工为补充的工业经济格局。巩固宗上电站全县工业支柱的地位,从输出通道、留存电量等方面争取省州政策支持,努力实现机组满负荷运行,赋予其最大动能。积极推进绰斯甲水电站建设。加快清洁能源项目落地步伐,推动太阳能、风能开发利用,探索推动水光互补。以园区为载体,坚持“一园一策”,深入推进成阿、德阿、绵阿“飞地”园区产业合作,加快小、精、特、新中小微企业培育。

四、坚持绿色发展,描绘生态新画卷

始终把生态保护治理作为千秋之计,坚守生态底线,不断厚植生态底色,努力走好现代化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狠抓生态保护。注重生态系统性、平衡性、和谐性,持续深化“七大保护”行动。全面保持加强南莫且、杜苟拉等自然保护区和则曲河水利风景名胜区的监督管理,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全力维护县域生态安全。深化“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扎实推进天然林管护、封山育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工程,确保森林覆盖率达到33%以上、野生动植物保护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

狠抓生态治理。注重针对性、协同性、有效性,以项目为支撑,集中力量突破,扎实推进“七大治理”工程。落实禁牧休牧、草畜平衡和长江上游十年禁渔等制度,下功夫把生态治理好、把环境建设好。深化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排查整治,全力做好第二轮中央和省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全面推进长江上游生态保护治理,以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水平高质量发展,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奠定坚实基础。

狠抓示范创建。注重典型性、示范性、带动性,统筹抓好生态管控、生态建设、生态制度等示范创新。加紧编制“美丽壤塘”建设规划纲要,大力推进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美丽河湖建设,精心打造高原生态宜居样板。紧紧围绕“风貌改造、功能完善、人气聚集”三个重点,持续提升品质品位,进一步提升“高原林海秀城”美誉度,力争在全省率先成功创建“美丽城市”。

五、坚持民生优先,践行为民新担当

始终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作为政府工作价值取向,持之以恒强基础、补短板、抓巩固、促振兴、办实事,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深化交通优先战略。以交通运输部定点帮扶为契机,深入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全国示范县”和“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创建工作,力争年内通过验收。加快G227线壤塘县吾伊乡八格都寨灾害绕避复线工程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投资1.4亿元以上。加快推进S453壤塘县上杜柯乡至青海省班玛县界段改建工程、S452壤塘团结桥至幸福桥段公路改建工程、G317线金川—壤塘段沿线高等级地质灾害风险点治理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全部开工建设;稳步推进新增S573伊日路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底全面达到开工条件。

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深入贯彻“两花”理念,持续推进十五年免费教育。以“三段式”经验巩固加强控辍保学,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措施,推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普惠发展、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平台,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培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教育体制改革,优化校点布局,投资2亿元,在南木达新建壤塘县第二寄宿制小学。持续深化“校对校”教育联合体建设,扎实开展“组团式”帮扶工作。大力实施“名师、名校、名生”工程,着力完善奖惩机制,全面提升教育发展质量,办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建设川甘青结合部区域教育强县。

推进健康壤塘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打造“1+2+N”县域内紧密型医共体,创建“5G+远程诊疗”样板县。提升绵阳四〇四医院托管县人民医院发展质量,加快县人民医院扩建步伐。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提高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率,保健康、防重症,做好后疫情时代到来的准备,加大重传防治力度。积极推进县中藏医院重点专科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逐步完善“一老一小”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体系,抓好重点人群健康管理,发挥家庭签约医生服务作用,为全县人民提供安全、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快建设川甘青结合部卫生健康强县。

加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顺利通过国检为新的起点,聚焦“三落实一巩固”,用好用活衔接政策,持续提升工作成效,坚决守住“不出现一户一人应纳未纳、漏测失帮,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深入开展“三家园”建设和“十百千”行动,以“五三行动”“六新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五大振兴”。坚持“点线面”结合,推动雪木达等6个村“三家园”示范村、上大石沟等6个重点帮扶村建设,分年度、分批次打造一批全州乃至全省全国叫得响的示范点,着力形成点上开花、线上结果。     

加快推进“6·10”马尔康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坚持重建为民生之要,聚焦“三年重建、两年完成”总体目标,遵循“五项原则”,实施“四大任务”,着力推进科学重建、绿色重建、人文重建、阳光重建,努力把壤塘灾区建设成为绿色发展、民族团结、防灾减灾、乡村振兴的典范。按照三个阶段性目标,加快农房恢复重建步伐和规划项目建设,确保10月底前144户农房重建全面完工、年底前23个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平均施工进度达到80%以上。

六、坚持安全稳定,守护和谐新家园

树牢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以和谐稳定护航改革发展,全力构建和谐家园。

抓好安全生产监管。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遵循“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和“三管三必须”原则,聚焦道路交通、地灾防汛、森林草原防灭火、校园安全、食品药品、“三山一界”、城乡消防、危化等重点领域,完善指挥体系,加强监测预警,狠抓隐患整治,坚决防止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

深化“平安壤塘”建设。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为目标,加强公共安全监管,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打各类违法犯罪。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多元化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推动社会治理由“硬控制”向“善治理”转变,坚决守住“四个不发生”底线,确保人民安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持续巩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成果,发挥清华大学·壤塘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作用,扎实开展第三批“四川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创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

七、坚持实干笃行,拼搏成就新梦想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倍加珍惜时代机遇、创业舞台,打造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铸牢忠诚品格。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拥护“两个确立”,切实提高“政治三力”,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锤炼,不断开阔对党忠诚、为民谋福的高远境界。

弘扬法治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依法行政,恪守法治思维,严守议事决策规则,开展公正文明执法。深入实施“八五”普法,有序推广“1+8”示范试点成果,全面推进法治社会、法治政府、法治文化建设。加强政府信息公开,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保障行政决策依法、科学、民主、高效,行政权力运行阳光透明。

大兴实干作风。强化“本领恐慌”意识,践行“三干”要求、争当“三牛”干部,大胆试、勇敢闯,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突围。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做到人人有任务书、事事有时间表、步步有路线图、件件有结账单。

永葆清廉本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持续深化纠治“四风”,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打造清正廉洁政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解读